铝型材厂家说铝型材是铝合金材料加工的重要形式,其多样化的合金体系和加工工艺使其能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铝型材的生产工艺以挤压成型为核心,需经过多道工序的精密控制,以确保产品的尺寸精度、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以下是详细的生产工艺流程:
一、原料准备阶段
铝合金铸锭选择与检验
根据产品需求(如合金牌号、力学性能),选用对应规格的铝合金铸锭(常见如 6063、6061、7075 等)。
对铸锭进行外观和内部质量检验,排查裂纹、夹杂、气孔等缺陷,确保原料纯度。
铸锭切割与均化处理
将铸锭切割成适合挤压机吨位的短棒(长度通常为 300-800mm),切割面需平整,避免挤压时受力不均。
对切割后的铸锭进行均匀化退火:在高温炉中(约 500-550℃)保温数小时,消除铸锭内部的成分偏析和应力,改善金属塑性,为后续挤压做准备。
二、挤压成型阶段
铸锭加热
将均化后的铸锭放入加热炉,加热至特定温度(不同合金温度不同,如 6 系铝为 450-500℃,7 系铝为 400-450℃),使铝坯软化至适合挤压的状态(既保证流动性,又避免过热导致晶粒粗大)。
模具准备与预热
根据型材截面设计定制挤压模具(材质多为 H13 热作模具钢),模具需经过热处理(淬火 + 回火)以提高耐磨性。
模具预热至 300-450℃,避免低温模具与高温铝坯接触时因温差过大导致模具开裂或型材表面缺陷。
挤压成型
将加热后的铝坯放入挤压机料筒,通过挤压轴施加数千吨压力(小型挤压机 500-1000 吨,大型可达 10000 吨以上),迫使铝坯通过模具型腔,挤出连续的、与模具截面一致的型材。
挤压速度需精确控制(通常 0.5-10m/min):速度过快易导致型材表面粗糙或开裂,过慢则降低生产效率。
三、后处理阶段
冷却定型
挤压出的高温型材(约 500℃)需立即冷却,通过水冷(喷水)或强风冷却快速降至室温,目的是固定金属内部组织(尤其对可热处理强化的合金,如 6 系、7 系,需通过快速冷却保留过饱和固溶体,为后续时效做准备)。
矫直处理
冷却后的型材可能因应力释放产生弯曲、扭曲,需通过多辊矫直机矫正:型材通过一系列上下排列的辊轮,逐步消除变形,确保直线度(公差通常≤1mm/m)。
时效处理(针对可热处理强化合金)
对 6 系、7 系等可强化合金,将矫直后的型材放入时效炉,在 120-200℃下保温 3-12 小时(如 6063 合金时效温度约 175℃,保温 6 小时)。
时效过程中,合金内部析出均匀的强化相(如 Mg₂Si),显著提高型材的强度(抗拉强度可提升 50% 以上)。
四、表面处理阶段
根据产品用途,对型材进行表面处理,提升耐腐蚀性、装饰性或功能性:
表面预处理
去除型材表面的氧化皮、油污和杂质,通常采用碱洗(去除氧化层)→酸洗(中和碱性)→水洗(清洁残留药剂)的流程。
主要表面处理工艺
阳极氧化:将型材作为阳极,在电解液(如硫酸)中通电,表面形成多孔的氧化膜(厚度 5-20μm),可染色(银白色、金色、黑色等),增强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电泳涂漆:在阳极氧化后,通过电泳使有机树脂附着在氧化膜表面,形成均匀涂层,装饰性更强,且耐候性优于单纯氧化。
粉末喷涂:将粉末涂料(如聚酯粉末)静电喷涂在型材表面,经 200℃左右烘烤固化,形成坚硬涂层,颜色丰富(如白色、灰色),抗冲击性好,适合户外建筑。
氟碳喷涂:采用含氟树脂涂料,经多层喷涂固化,耐紫外线、耐酸碱性能优异,使用寿命可达 20 年以上,多用于高端幕墙或海边环境。
五、精整与检验阶段
切割与加工
根据客户需求,用锯床(如数控锯)将型材切割成定长(公差 ±1mm),部分产品需进一步加工(如钻孔、铣槽、折弯)。
质量检验
尺寸检验:用卡尺、千分尺、检具测量截面尺寸、壁厚、直线度等,确保符合图纸要求。
性能检验:抽样检测硬度(如韦氏硬度计)、抗拉强度(拉伸试验机),验证力学性能是否达标。
表面检验:检查表面是否有划痕、鼓包、色差等缺陷,必要时进行盐雾试验测试耐腐蚀性。
包装与入库
合格产品用保护膜包裹(防止划伤),按规格堆放,入库储存或出厂。